又到中秋,单位里早早就开始张罗为职工买月饼,这已是不成文的惯例,没有了这份月饼,大伙会有意见的。
可就是为了这份月饼,究竟买什么样的,议论纷纷、意见相左,弄得工会的经办人无所适从。张三说要大三元的、李四说稻香村的牌子正、王五说宫颐府的花样多、朱六说最好买无糖或低糖的,送老人或病人最佳……众说不一之后,有人提议,干脆,发购物券。马上就有人反对,说购物券一限时间、二不找零,不好不好。接着有人建议划定一个费用限额,大家各自去买,到年底凭发票报销,多不退少不补。讨论者嘀咕了一会儿觉得欠妥,随意购买虽好,但多不退少不补,于情理不通。舌头根子嚼来嚼去,最后统一在一个最简捷圆满、皆大欢喜的办法上——发钱。发了钱,爱买啥买啥,舍不得花就在兜里揣着或存银行,过不了期,作不了废,也甭担心不找零,更免去了每年因各单位发月饼造成的不少无形中的浪费。
众皆满意的好办法,办起来却犯了难。没有票据,会计无法入帐。提现金,银行要问是发工资还是支付差旅费,买月饼,名不正言不顺。没门只好跳窗户,各村的地道都有许多高招,不用我说,月饼难题虽难,总比哥德巴赫猜想易解得多,这不,月饼年年有的吃,有的变通成“月饼费”,钱也悄悄在发。
近闻一条消息,驻港中资机构,自今年起已停发月饼。停发,其实是早晚的事。国企这种低工资、大福利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,该实行各种收入货币化了。有人掐指算算,元旦、春节、三八、五一、六一、中秋、国庆,零打碎敲,隔三岔五地发钱发物,钱都贴在了暗处,还弄成人头有份的大锅饭,倒不如堂堂正正地走月工资,像外企那样,什么也不发,都在薪水里,也省去了某些人家里发的卫生纸成堆的烦恼。
说每年月饼造成大量浪费,我想,与这种单位发“福利月饼”不无关系,倘若把这些月饼费都含在工资里,节后垃圾筒里的月饼一定会少得多。